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進入深度調整期。截至目前,全國范圍內仍有相當數量的存量項目未完成全部交付,如何徹底解決這些遺留問題,已成為一道亟待破解的難題。
9月初,某中部大省地級市為了推進“保交樓”工作,特派出考察團奔赴廣西南寧學習。南寧市平穩基金(下稱“平穩基金”)是全國范圍內最早成立的房地產紓困基金,早在2022年5月南寧市政府已決定設立,當年8月15日設立完成。隨后鄭州、浙江、湖北、陜西等省市也相繼設立紓困基金。
歷經三載砥礪耕耘,平穩基金在政府引導下,勇擔“保交樓”與“保資產”的雙重使命,嚴守市場化原則與基金投資規律,通過項目重組與盤活來挖掘長遠經濟效益,并同步創造顯著的社會效益。
自平穩基金成立三年以來,憑借市場化、法制化的專業運作,完成了5127套保交樓住房的交付工作,實現了從“保交樓”向“穩民生”的深遠價值延伸。同時平穩基金也是眾多地方紓困基金中唯一一家仍然持續運營,并不斷對外披露最新進展和交付成果的基金。
目前,尚未交付的項目普遍是“硬骨頭”,傳統的城投平臺模式難以應對,需要以更加市場化的方式求變求新。在此背景下,平穩基金的成功經驗,有望給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可借鑒學習的紓困范例。
保交樓面臨多重難題
開發商的退市并非終點,而是意味著“保交樓”的攻堅戰真正拉開序幕,進入了任務更大、責任更重的新階段。
房地產深度調整期的項目普遍具有債務復雜、資產凍結、債權人眾多、資金鏈斷裂等多重問題。
面對如此局面,全國各地政府在嘗試不同的解決路徑,通過國企接盤、資產處置、模式創新等方式推進保交樓。
然而,這些方法往往適用于那些地理位置較好、有一定開發價值的項目。而對于已經資不抵債、滯銷嚴重的項目,需要更加市場化的手段和方式。
比如,有的項目面臨“交接難”的問題,原項目團隊不斷拖延保交樓方案、拒不配合資料交接等,原施工單位為了實現自己“干新活,追老賬”的目的,存在新施工結算爭論和拒絕配合竣工驗收的問題,也出現阻攔續建團隊進場、拒不配合解除原總包合同等現象。
有的項目則面臨“資金難”的問題,資金不足和債務糾紛的問題互相纏繞,大大增加了保交樓難度。貨值無法覆蓋建設成本的項目,難以得到市場化資金的支持;同時部分項目面臨和原債權人的激烈博弈,導致進度受阻。
還有的項目會面臨“管理難”的問題,因項目長期停工導致部分工序返工,部分房屋和公共區域的防水工程和消防工程出現質量不合格的問題,需要紓困方在施工管理、裝修品質、交付質檢以及物業管理方面做好服務。
破解難題的典型案例
平穩基金采用“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科學決策、防范風險”的基本原則,通過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探索出一系列創新做法,成功盤活多個爛尾樓項目。
2024年四季度,平穩基金完成了邕府朱槿園(備案名:藍光雍錦瀾灣)、邕府紫荊園、平穩基金國際中心共計4590套住房的交付工作;2025年上半年,平穩基金完成了武鳴靈水小鎮、邕府海棠九里(備案名:大唐中南紫云印象)共計537套住房的交付工作。
由于南寧的部分項目債務復雜,涉及多家金融機構抵押和查封,項目內資產權利受限嚴重。面對“交接難”的問題,平穩基金在政府協助下采取了“項目公司股權+資產轉讓”雙重隔離方案。
一是通過股權轉讓實現風險隔離,平穩基金設立SPV公司,以0元收購項目公司100%股權,從法律上避免開發商破產對項目的沖擊,同時保留追索權;二是將資產轉讓保障續建資金,比如將項目未售資產通過不動產登記手段轉讓至平穩基金子公司,實現“南寧的資產留在南寧,開發商的資產用于保交樓”。
隔離風險之后,平穩基金通過“新老劃斷”原則,清退原開發商管理團隊和施工單位,重新招標續建單位,確保工程順利推進。
項目在續建過程中還面臨原施工單位阻攔進場、工資拖欠等問題。平穩基金在政府支持下實施“保護性施工”,并墊付了3929萬元的工資。
在面對“資金難”問題時,平穩基金通過分割資產盤活、專項借款、商業開發利潤反哺等方式,多渠道彌補資金缺口。
以御府項目為例,由于項目公司資不抵債,后續精裝修續建資金缺口高達1.4億元。平穩基金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市場化資產交易提供首筆續建資金;多元化融資籌措后期資金;商業開發彌補資金缺口。
首先,平穩基金通過SPV公司以2.26億元收購項目中的分割地塊土地和在建工程,為續建提供了啟動資金;其次,以商鋪、車位等資產抵押,引入政策性貸款2.34億元,并申請開發貸,徹底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最后,對分割地塊進行開發,經營利潤優先保障項目的保交樓工作。
在解決“管理難”問題時,平穩基金一個重要原則是站在業主的角度進行考慮。在施工管理方面,平穩基金嚴格遵循原開發商移交的施工圖紙,從施工單位、建筑材料到質量把控都力求精益求精。
同時,創新推出“先辦證再交房”模式,協同住建、稅務、不動產等部門為業主提前辦理不動產權證,徹底解決業主子女上學、轉售等后顧之憂。
形成可復制推廣的“南寧經驗”
平穩基金謹守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式,成功攻堅克難,完成了南寧多個項目的“保交樓”工作,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南寧經驗”,為破解行業共性難題提供了標桿典范。其核心不僅在于政府引導下的市場化運作、多部門協同的創新機制,也在于其始終以保障業主權益為中心的理念。
相較于其他地區,南寧模式顯示出一定優越性:一是堅持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解決了風險問題。政府采取市場化的手段組建了平穩基金,引進了專業管理人員的同時隔離了政府的風險。另外通過股權和資產雙重隔離,有效阻斷開發商的風險向項目傳導。
二是通過法制化手段化解復雜債務糾紛,面對金融機構抵押、查封、拍賣等法律障礙,平穩基金通過破產預重整、債權收購、帶押過戶等合法合規手段,在司法框架內平衡各方利益,最終實現保交樓與化債的雙重目標。
三是全流程運營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平穩基金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運營模式,從續建前的融資,建設裝修以及交付后管理都要一手抓,通過基金市場化運作,實現項目全流程盤活。
四是資金利用效率更高,與其他地區依賴政府財政或項目打包出售的單一化手段不同,平穩基金通過資產交易、政策貸款、開發貸等多渠道融資,通過商業開發的經營利潤彌補資金缺口,避免單純依賴財政投入,真正實現了項目的“自我造血”。
五是以業主權益保障為中心的理念,從交付、辦證、收房到物業服務,全程保障業主利益,避免出現二次糾紛。
在房地產深度調整階段,更多復雜的項目亟待破解。南寧模式的成功證明了一點:唯有通過市場化、法制化的專業運作,才能真正攻克難題,讓老百姓實現安居夢想,讓房地產市場回歸穩定。而這,正是高質量發展時代應有的解題之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