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汽車尤崢:建議出臺面向“雙碳”目標的汽車產業路徑圖
2021年6月17日-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的第11屆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舉辦。其中,在6月18日上午舉辦了“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時代,中國的機會與挑戰高峰對話”,以下是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尤崢演講摘錄:
三點建議
第一,建議協會出臺面向“雙碳”目標下的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實施路徑圖,使得汽車產業全產業鏈都有一個共同遵循的技術路線和行動方向。
第二,目前整個國內以新能源為總體方向的發展主題非常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會達到20%,到2030年可能會達到50%,同時也大力鼓勵節能汽車發展。行業也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和《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這兩本《技術路線》給企業指明了總體發展方向。
新能源方面發布了“三縱三橫”技術體系,三縱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有燃料電池,三橫主要是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網聯化與智能化技術。在電池、電機方面,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很大的突破,寧德時代成為電池行業的領頭羊,主流企業的扁線、高效高功率電機也都陸續出來了。但今天還有兩個重要的課題需要我們去解決:一個是我們的芯片問題,第二個是貴金屬漲價的問題。
貴金屬主要是國六排放升級后出現的問題,貴金屬漲價給我們行業帶來了一定的財務虧損。實際上,在這背后,在2025年之前,除了新能源我們還有一個重要的主題,那就是國七排放標準,2025年新能源比例達到20%,但還有80%是我們的燃油車體系,也包括燃油混合動力,所以希望國家能夠盡快的出臺國七排放標準,使我們企業能夠更早的明確應對路線,早期投入研發,確保及時對達成“雙碳目標”做出積極的貢獻。所以說國七的排放,國六傳統燃油機的迭代開發仍是我們現在目前的課題。
第三,目前在一二線城市使用新能源,大家還比較愿意使用,但我們在做路測的時候,三四線城市包括公路網,我們的充電設施仍不完備,我們建設了很多充電網,但是有效充電網樁的數量還相對偏少,如果面臨2025年20%左右份額的新能源市場,也就是大概500~700萬輛的時候,我們智慧充電設備,人、車、路,路網建設會成為我們制約新能源發展的大課題,所以第三個建議就是在國家層面加速推進智慧充電網的建設。
東風汽車產品戰略規劃
我們在4月17日發布了十四五戰略“東方風起”計劃和科技創新的“躍遷行動”。我們始終堅持將“讓汽車驅動夢想”作為東風的使命,把東風定位為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的卓越科技企業”。
在稍早前的品牌發布會上,竺延風董事長提出了集團未來核心戰略的方向之一就是突出自主,我們制定了3個“100萬”計劃,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東風自主品牌規模進入行業TOP3。要實現這個目標,我們核心將聚焦創新、協同、改革來進行達成。
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在昨天的交流過程中,有些媒體、記者朋友提出造車新勢力和傳統企業競爭誰會贏。我回答,一個是通過未來的合作;第二個最關鍵的是要掌握核心的技術。
面向“十四五”,東風集團將科技“躍遷計劃”放在更加重要的戰略位置。其核心是在新能源、智能駕駛方向上的布局,以及未來改革的布局,推動東風從一個傳統企業向科技型企業轉型。
面向未來,高等級自動駕駛技術2025年在整車產品上滲透率預計將達到50%,高算力的芯片會占到很高的比例。我們在傳統汽車模塊化、新能源物理平臺的模塊化,包括SOA架構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下一步就是要在底層方面,和像華為等其他的優秀企業合作,在操作系統方面實現躍遷。
在商用車領域智能駕駛方面,去年在疫情期間,我們和中遠海運、中國移動在廈門港打造了在5G環境下L4級自動駕駛的智慧物流解決方案,這種模式在其他的港口也是可以進行復制的,特別是在新基建的背景下。我認為,自動駕駛在商用車領域,大有發展前途。
在乘用車領域,我們正在打造L4級的Robotaxi車隊,搭載5G+北斗定位,定位精度達到厘米級,目前在武漢市已進入常態化運營,2022年底將形成200輛以上規模的車隊。我們通過積累超百萬公里路測數據,來推動提高自動駕駛技術升級。
在“十四五”乃至到2030年“十五五”,我們將在自動駕駛、新能源做好科技方面的準備,結合市場營銷模式上的創新,使得我們在新賽道上跑的更快更遠更有力。(記者 張世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