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跨越2000多公里,三位平均年齡93歲的志愿軍老兵——申金生、羅均成、杜祥和,從湖南邵陽終于抵達沈陽。
今天,他們將以戰友的身份,迎接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這是一場等了七十多年的重逢,也是一次穿越時空的致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鴨綠江重逢,迎接老戰友回家
三位老人均已是耄耋之年,卻仍精神矍鑠、目光炯炯。他們來自湖南邵陽,都曾馳騁朝鮮戰場,烽火歲月在他們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記,卻從未帶走他們對戰友的牽掛。
申金生,93歲,42軍124師372團,第一批入朝戰士,曾親手埋葬犧牲的戰友;
羅均成,93歲,42軍124師371團,左眼被炮彈所傷失明,昏迷三天、七日未食,戰爭結束之后從后方醫院回國;
杜祥和,93歲,與戰友打水時遭遇襲擊,炮彈擊中他的皮帶,他負傷幸存,戰友卻永遠留在了那里。
“他們一直說,想回朝鮮看看,再看看戰友。”邵東市關愛老兵志愿者協會會長、“中國好人”申旺介紹道。申旺告訴記者:“過去我們在看望和慰問老志愿軍爺爺的時候,他們多次表示想重回朝鮮看一看。但重回朝鮮比較難。這次第十二批在韓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遺骸回國,我們想借這個機會帶他們去迎接烈士回家,陪同他們到鴨綠江去看一看。”
于是,退伍軍人申旺和朱榮健組織志愿者一起,自掏腰包,加上向社會愛心人士籌集的善款,于10日從邵陽啟程前往沈陽。
輾轉2000多公里,沿途溫暖不斷
為了圓三位老兵的心愿,申旺和朱榮健組織志愿者,陪同三位志愿軍老兵及家屬輾轉2000多公里來到了沈陽。
考慮到三位老兵年事已高,“最先排除了飛機,怕高空顛簸讓老兵不適。” 申旺介紹,從長沙到沈陽的高鐵全程也需近13小時,擔心老兵久坐體力不支,團隊最終設計了 “分段行程”。
9月10日上午,志愿者先從鄉下將其中兩位老兵接到邵東城區;中午搭乘高鐵從邵東前往長沙;抵達長沙后,從長沙高鐵站轉至長沙火車站,休整之后于當晚乘坐火車前往石家莊,并給三位老兵安排了軟臥,讓老兵能在臥鋪中休息;11日上午抵達石家莊后,稍作休整,轉乘高鐵前往沈陽,下午2點39分順利抵達沈陽,當地志愿者與媒體早已在站臺等候。
這場特殊的行程,不僅圓了老兵的心愿,也收獲了一路的溫暖。“高鐵上的工作人員、出站時遇到的退伍老兵,都主動向三位老兵敬禮致以崇高的敬意。沿途很多旅客主動與老兵合影、握手,有的遞上水,有的塞來小點心,一路上遇到的人都很熱情。“申旺講道。
12日,三位老兵將前往沈陽烈士陵園,參與志愿軍烈士遺骸迎接儀式,目送烈士 “歸隊”。英雄接英雄,祖國未相忘。他們終于等到了“重逢”的這一天。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