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5米長的新款SUV賣近60萬元,定位A級的純電動轎車動輒40萬元起步……如果說它們都是中國品牌自主研發制造的國產車,你會買嗎?近一兩年來,售價在三四十萬元以上的自主新能源高端新車紛紛面世,除了蔚來、理想、高合、嵐圖等“老牌子”,還有智己、沙龍、極狐、飛凡、紅旗等推出的新能源車也在瞄準國產汽車的價格“天花板”。
業內人士指出,在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的加速發展之下,困擾中國汽車品牌多年的高端化困局,似乎找到了突破口。
現象:自主品牌沖擊四五十萬元“高地”
售價近50萬元,限量101輛的沙龍機甲龍三小時內售罄;售價超40萬元,連續十天每天限量發放100個“天使輪版”的智己L7被搶光;售價近60萬元,增長續航版的紅旗HS9在車展上圍滿了人,有人現場直接下訂;還有售價最高達80萬,如今月銷可達近千臺的高合汽車……不止如此,北汽極狐、吉利極氪、上汽智己、飛凡等新車也在向40萬元以上沖擊。
回顧四五年前,當中國自主品牌還在為打破15萬元的價格天花板絞盡腦汁時,如今自主品牌卻輕輕松松突破40萬元,繼續勇攀價格高峰。當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通過電氣化、智能化賽道搶奪合資及豪華品牌的份額。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9月,高合的車型甚至超過了保時捷,成為50萬以上豪華品牌電動車銷量排行榜冠軍,而且紅旗HS9排在了第三。“從理想、蔚來到高合的陸續出現,中國品牌正在經歷重建定價規則和秩序,進入了一個消費平權的時代。”沙龍汽車CEO文飛指出。一位近期剛買下一臺紅旗HS9的中山消費者告訴記者,他覺得現在“國貨”在高端產品上已經得住考驗。
飛凡汽車CEO吳冰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結構加速從“啞鈴型”向“紡錘型”優化,中高端市場已成兵家必爭之地,很多中國新品牌瞄準的都是這一細分市場。
中國品牌“沖高”的底氣在哪?
可以說,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機遇,給了中國品牌更多“超車”的底氣。“在此之前,誰也沒想到中國品牌會憑借另類造型的車進入高端豪華區間。”文飛表示,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飛速發展給了中國品牌機會。數字顯示,前三季度,國內豪華純電動汽車市場同比增長600%,最高滲透率高達15.3%,但是,這其中傳統豪華品牌占比不到1%。而另一組數據是,在35萬元以上的純電豪華品牌細分市場,中國汽車品牌占比高達72%。由此可以看出,從市場機會來說,40萬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是中國品牌向豪華進階的關鍵。可以說,有高合的榜樣在前,如今機甲龍敢賣到近50萬元,沙龍的賬也算得很清楚。
中汽協指出,自主品牌開始搶奪合資車企的市場,實現市場份額的提升,主要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傳統汽車豪華品牌顯然也意識到這個趨勢。上汽奧迪營銷事業總經理賈鳴鏑表示,目前已經看到存在的龐大新能源汽車“豪華升級”需求,對于很多品牌來說,要做的是提前占位。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中國自主品牌在經歷了多年的優勝劣汰后,如今大多已經在注重研發之上實現技術實力進步。記者留意到,從近期的多款國產高端車型身上,可以留意到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正集體沖擊智能汽車技術天花板,高算力智能系統、高階智能輔助駕駛、高壓超級快充等紛紛“上車”。
誰在為豪華車的“新國潮”買單?
“中國新生代人群正撐起汽車的百億市場規模。”崔東樹指出,比起工具,年輕人更愿意把車當作生活中的一個伙伴,或者說是一個“潮品”,“汽車漸漸進入一個‘悅己消費’趨勢。”此外,在購買國產高端汽車的人群當中,是中國的年輕一代正強勢撐起“新國潮”。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15%的奢侈品消費來自“Z世代”。此數據來源于北京諾拓信息咨詢在《中國新一代消費群體(Z世代)調研報告》,該報告指出被稱為“Z世代”愿意嘗試各種新鮮事物,這些年輕群體有幾個主要消費特征:偏愛社交性消費,具有“易被種草”的體質;對顏值有追求,喜歡具有強烈情感代入感的產品。
可以說,年輕群體的消費趨勢,給更多中國品牌高端豪華化帶來了機遇。而且調查顯示,不同于十年前,當前中國品牌乘用車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正持續上升。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售95.2萬輛,環比增長16%,同比增長9.2%,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7.5%,比去年同期提升6.2%。今年前十個月中,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738.7萬輛,同比增長28.1%,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8%。同時品牌評級機構Chnbrand發布2021年中國品牌力指數顯示,當前各品類第一品牌中,中國品牌占比超過74%,占據主導地位。
觀察:自主品牌“沖高” 不走傳統路徑
資深汽車分析師李顏偉指出,在當前豪華車細分市場分類上,出現了兩大分類,其中一類是傳統燃油豪華品牌,即BBA、凱迪拉克、賓利等傳統品牌;另外一類則是如特斯拉、蔚來、理想等新銳豪華品牌及新勢力高端新能源車。
記者留意到,雖然中國自主品牌正在集體沖擊高端豪華市場,然而走的“豪華”路線卻與傳統豪華品牌不一樣。以造車新品牌為代表,他們在豪華定位上會強調“智能化”,將車形容為一個“智能移動端”,如強調智能網聯、OTA、自動駕駛能力等,這種做法類似于特斯拉,用“軟件定義汽車”來決定車輛是否足夠高端。相反,傳統豪華車并不否認軟件在電動豪車中的作用,但依然更忠于豪華做工、機械制造、性能操控等本質,如內飾的用料、豪華燈光氛圍營造、高端的音響、頂尖技術的底盤、優秀的動力調校等指標才是產品最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