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中,我國汽車產業憑借先發優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這只是汽車產業革命的上半場,下半場將是基于高新技術的網聯化、智能化、數字化競爭。其中芯片和操作系統作為數字化的基礎,將成為競逐的焦點。”對于汽車革命的下半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認為,這給中國汽車供應鏈保持先發優勢提供了機遇。
如今,汽車供應鏈正面臨重塑,整車廠、一級供應商和二級供應商之間的關系正在改變。各方重新劃定邊界和分工,在新的供應鏈關系下,以合力解決汽車產業革命下半場的“卡脖子”問題為目標。
供應鏈體系由串行變為并行
據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介紹,過去汽車產業鏈、供應鏈基本是垂直一體化的鏈式關系:一家動力總成企業或零部件企業,要同時服務多家整車廠商的多個車型,一款車型又需要多家供應商來供貨,形成了既往的整車和零部件供應體系。而今,原有的分工體系已經被打破,現在的分工體系是一種網狀生態體系。專業化分工體系正在形成。
在供應鏈終端位置,整車廠更能體會到這種變化。廣汽埃安新能源副總經理席忠民注意到,整個產業鏈合作模式正發生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整車廠和供應商的開發模式和合作模式上。比如供應商變成了合作方案的提供商;原來單一零部件的生產商現在變成了系統方案提供商;原來單一車型的開發合作逐漸形成基于一個平臺車型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產業持續“缺芯”的影響下,原來不起眼的芯片供應商,已經走到臺前與汽車廠商直接合作。席忠民更是提到,甚至一些動力電池原材料廠商也會來和汽車廠商尋求直接合作,原本串行的供應鏈將變成并行的供應鏈體系。
記者了解到,有行業人士將汽車產業鏈的變革分為兩個維度:一個維度是玩家的變化,越來越多的玩家加入;另外一個維度則是產業鏈分工線的變化,在技術迭代發展下,并不是所有角色都能跟上技術發展的速度。
國產芯片有領先機會
席忠民表示,到2023年左右,我國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或迅速增長,相關新技術都將在我國產生。當下我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已經領先于歐美,比如在激光雷達領域做得最好企業就是本土公司,碳化硅材料以及自動駕駛相關軟件等領域同樣也由國內企業領跑。
“現在所有整車廠的芯片都是基于新域控制器的芯片,如果我國芯片廠商抓住這個機會,或可實現領先。”席忠民說。
在10月19日舉行的國務院新聞辦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羅俊杰表示,截至目前,汽車產業受芯片短缺的影響還比較明顯。綜合各種因素看,預計四季度相比三季度會有所緩解。記者了解到,由于全球車用芯片持續緊缺,近期多家國內外車企預計縮減產能。工信部將引導企業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布局,提升汽車芯片綜合供給能力,提高供應鏈穩定性。
此外,陳清泰提到,目前我國發展自主芯片的優勢非常明顯:我國擁有規模最大、創新活躍度最強的智能汽車市場,國內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的產品,智能化迭代速度很快,對芯片升級的要求也很高,全球主要芯片公司的產品,最先在中國自主汽車上應用。
陳清泰強調,目前,傳統芯片供應體系尚不穩定,加之全球高性能車載計算芯片的產業格局還沒有固化。這兩個因素為我國車載芯片企業打開了一個在競爭中崛起的機會窗口。“我們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歷史機會,闖進全球芯片供應鏈。”他說。
芯片企業地位提升Tier 0.5順勢而生
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功能的不斷增加,整車廠需要具備的能力和資源越來越多。因此整車廠需要在某一領域(如軟件、軟硬件集成等)有較強能力的合作伙伴。
“為響應新需求、適應新產業,由一汽、東風、長安和南京江寧經開區組織成立的中汽創智將自己定位于0.5級供應商(Tier 0.5)。”在中汽創智首席執行官李豐軍看來,Tier 0.5的定位已經超出了普通供應商的含義,它是在項目中和車企進行聯合開發,聯合設置的一個角色。Tier 0.5角色的誕生是汽車產業現階段發展的必然產物。
近年來,華為、地平線、黑芝麻等一批國內芯片公司已經有了較好的市場基礎。隨著整個產業鏈的變化,芯片廠商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也隨之提升。記者了解到,盡管黑芝麻智能研發的芯片并不屬于當下汽車行業緊缺的產品,但在缺芯的環境下,芯片供應商的地位大幅提升。
“在汽車供應鏈中,黑芝麻的定位是二級供應商(Tier 2)。行業中有很很多Tier 2,以前每個車廠都不關心Tier 2。現在不一樣了,車企的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發展,希望自主掌控核心技術的時候,就需要和核心技術提供商合作。”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營銷官楊宇欣表示。
楊宇欣提到,核心的Tier 2產品在整車產品中所占的價值不斷增加。記者了解到,黑芝麻自動駕駛芯片售價達到上百美元,但這些產品以前也就是幾美元。不過,芯片企業越來越受到重視,它們會成為Tier 1嗎?楊宇欣認為不會。“Tier 1和Tier 2的界限逐漸模糊,車企依然是主導未來技術發展方向的主要力量。隨著芯片企業地位的提升,車企改變了通過了Tier 1購買芯片的方式,開始陸續和芯片廠商直接簽訂協議。但這種情況不會‘一刀切’,一下子徹底改變,未來可能是多種形態并存的狀態。”楊宇欣說。需要注意的是,在商業分工上,還是會保持相對傳統的狀態,芯片公司的產品仍然要賣給Tier1,Tier1做成域控制器,最終向車企提供產品。本報記者 趙瓊《中國汽車報》(2021-10-25 0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