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52載的東風開啟新的自我革命
“2021東風汽車品牌秋季發布會暨第六屆科技創新周”日前在武漢舉行。在強勁的東風吹拂下,前瞻的“十四五”規劃、重大戰略合作的創新協同、智慧物流的場景化落地、數字化賦能的研發碩果等,都讓這場變革初露勃勃生機。
瞄準科技企業轉型,東風公司最直觀的破圈之舉。在9月26日的開幕式上正式發布,東風“科技型”企業的新航向更加明晰。
為了驅動自身轉型,東風公司“十四五”以“六新一加強”為目標,即經營質量邁上新臺階、自主事業實現新突破、新事業構筑新優勢、核心能力得到新提升、業務布局實現新優化、共創共享達到新水平。
其中,綜合市場占有率達到16%以上、商用車主力企業打造高質量的行業TOP1企業、自主乘用車主力企業位居行業第一陣營、戰略性新興業務的營業收入達到集團總收入的30%以上。
東風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竺延風表示,東風將構建“一主兩翼”融合發展的事業格局,以“一主”(整車業務)為載體來引領和推動“兩翼”(科技板塊和服務生態)的發展,用“兩翼”的發展來提升“一主”發展水平,加快向卓越科技企業轉型。
“十四五”期間,東風公司研發投入達到千億元,自主品牌研發投入強度不低于6%。到“十四五”末,科技人才占比提升到1/5左右,五化人才規模倍增、占科技人才比重達到1/3,培育一批行業TOP30人才。
據了解,東風2018年清晰地提出L3-和L3+。“L3-就是無限去逼近L3,是輔助駕駛。L3+是全自動駕駛或者無人駕駛。”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智能軟件中心副總監、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負責人邊寧說。
“從明年開始,我們會嘗試在封閉道路或者在人流量非常小的公開道路上,把安全員拿掉,一步一步往前走。”邊寧表示,在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一期投放60輛自動駕駛汽車、測試里程超過100萬公里的基礎上,二期項目又喜迎啟動。
此外,東風公司技術中心正全力構建造型、智能化、“馬赫”動力3大技術長板,并在前瞻技術研發等方面擁有大量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目前,東風公司完成了120kW燃料電池系統開發,推出了國內首款量產的全功率燃料電池乘用車東風“氫舟”,氫燃料中重卡在雄安、北京、天津等地批量交付,實現產業化運營。
除東風自動駕駛領航項目是東風與武漢經開區的合作典范外,在活動開幕式上,東風還宣布了其他重大戰略合作。
其中,東風公司、中國一汽、中國三峽、武漢經開區,聚焦電池租賃、運營、大數據分析管理、技術服務和電池梯次利用業務等,組建電池管理科技公司。未來五年累計總投資規模預計達到100億元以上,通過電池管理和儲、充、換電站,構建新能源管理系統,推動建立國家統一的換電標準。
在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領域,東風公司與中國信科聚焦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通信基礎設施、示范運營等領域,為智能汽車進行網聯賦能。同時,雙方將以汽車MCU芯片為合作重點,共建汽車芯片聯合實驗室,推進車規級MCU芯片在武漢落地布局。
為加快推動前瞻技術研究和核心技術掌控,東風公司還與松山湖實驗室創立聯合實驗室、與武漢理工大學共建先進材料聯合實驗室。
活動中,東風的“朋友們”也亮相第六屆科技周,聯友科技、即聯即用(武漢)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等均帶來了干貨十足的硬核黑科技,讓一系列戰略合作更加擲地有聲。(記者 鄒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