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在“低端”市場的長安汽車
長安汽車旗下的中高端產品序列UNI(中文名“引力”),近來被傳聞將要獨立運作,模式上效仿吉利領克、長城WEY,成為一個新的自主中高端汽車品牌。
8月11日,經濟觀察網記者就此咨詢了長安汽車,該公司一位人士表示:“我和你一樣,也是聽到的傳聞。”
不過,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長安汽車內部已對UNI是否獨立展開過探討,但對外表態上長安還是相當謹慎。
據了解,UNI序列是長安汽車在2020年3月推出的一個全新產品序列。
根據長安汽車對該序列的定位,其是面向Z世代年輕人、主打中高端的系列產品。UNI序列目前已有兩款車型上市,分別是UNI-T、UNI-K,而第三款車型UNI-V也已經發布了產品公告,預計明年初上市。
外界猜測長安UNI序列或將獨立,并非毫無根據。
長安汽車在今年7月份發布了一個對外招標公告,公告顯示長安在進行“UNI Service線下體驗店”設計項目招標,其中將UNI系列定義為“品牌”。
根據這份招標公告,長安汽車的UNI Service線下體驗店初步規劃了5個城市,分別是重慶、廣州、南京、濟南、長沙。
記者同時了解到,不少消費者希望UNI序列是一個足夠個性而獨立的品牌。
“如果換一個全新的LOGO,這輛車會看著更加高大上。”一位長安UNI-T車主向記者表示。在他看來,長安汽車的LOGO“不太上檔次”。
在高端化方面遲遲沒有明確進展的長安汽車,現在站在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長安汽車對于UNI獨立的消息三緘其口,但在自主品牌紛紛踏上新一輪高端化道路的背景下,長安汽車高端化突破已刻不容緩。
UNI序列獨立疑云
汽車行業關于UNI序列獨立的傳聞并非最近才有。
早在去年3月份第一款車UNI-T亮相時,業內就曾有觀點分析,UNI可能是長安打造的一個高端品牌。不過,后來長安汽車明確表示,UNI只是一個中高端產品序列。
UNI序列之所以被認為有獨立的“潛質”,首先與其產品特色相關。UNI-T的造型設計、采用的動力系統和科技功能,均比此前長安汽車的其他系列產品更高。其次,UNI序列規劃了多款車,此前長安注冊了多個UNI系列的車型商標,并表示至少有5款左右的產品。
從行業內來看,將獨立產品序列打造成獨立品牌已有先例。如長城WEY旗下的坦克品牌,源自坦克300這款車型,因該車銷量火爆、硬派越野風格明顯,被WEY獨立運作,此后也發布了多款車型。又如,原本隸屬于吉利領克品牌的電動車領克ZERO CONCEPT,后來被獨立成全新的極氪品牌,主攻高端智能純電動車領域。
實際上,UNI序列常常被業內人士拿來與吉利領克和長城WEY作比較。UNI序列雖不是獨立品牌,但承擔著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的意義。
外界固然猜測繁多,但長安也有保持謹慎的理由。根據長安汽車在2018年公布的全新品牌框架,共包含凱程、歐尚、長安、AB高端品牌四個品牌,并無一個全新品牌的計劃。若冒然成立一個中高端品牌,是否貼合現實?
事實上,未能及早將UNI序列定位為中高端品牌,已給UNI的發展帶來一些壓力。如UNI-T的起步定價僅11.59萬,并沒有達到如領克、WEY一樣“直面合資品牌競爭”的高度,后兩者產品起售價多在15萬元附近。
UNI-T上市一年多以來,其銷量經過了一個從高到低的過程。UNI-T于去年6月上市,6個月時間里共累計銷售6.9萬輛,月均穩定在1萬輛以上。
但今年以來,在UNI-T和UNI-K兩款車的帶動下才勉強實現了同樣的銷售水平。今年7月份,UNI序列銷量約為1.01萬輛,1-7月累計銷量約7.4萬輛。換句話說,UNI系列面臨后勁乏力的問題。
再者,長安汽車為了增強長安品牌、歐尚品牌的競爭力,將專屬UNI序列的設計元素“下放”到了其他產品上,如第二代CS55PLUS,就采用了UNI序列的無邊界進氣隔柵設計等元素。這樣的結果,造成了長安品牌、歐尚品牌、UNI序列相互之間的掣肘和內部競爭。
在目前長安汽車的所有產品線中,定位最高的產品為長安CS95,該車售價17.59-21.39萬元。UNI-K的定價為15.39-18.49萬元。而在同行業,領克、WEY的高端車型已經接近30萬元區間。
從各企業的單車售價指標來看,據相關行業統計數字,2020年,長城、吉利、長安三家頭部車企的單車售價分別約為9.3萬元、8.04萬元、6萬元。相對而言,長安汽車的品牌溢價仍在“低端”市場中徘徊。
長安高端化發展困局
長安之所以不輕易推出中高端品牌,更與長安汽車高端化發展的“坎坷”經歷有關系。
長安汽車發展中高端品牌很早。從2010年左右開始,多個自主品牌發起集體沖高的嘗試,通過打造高端車型的路徑走向高端,業內出現了一汽奔騰B90、東風A9、上汽榮威950、吉利博瑞等各品牌的中大型高端產品。長安汽車通過轎車睿騁、CS95等高端車型發起品牌沖高。
事后證明,自主品牌的第一次沖高失敗了。
隨后,各家自主車企對待品牌高端化的態度發生了分化。
2015年,時任長安汽車總裁的朱華榮(現任長安汽車董事長)在公開場合表示:“長安汽車考慮過再投入一個中高端品牌,但是經過市場研究,長安認為自身的實力或者精力還不夠,而且會造成長安的經營質量大幅度下滑,所以決定停掉這個項目。”
吉利、長城、奇瑞則選擇了另一個路徑。
2016年之后,吉利、長城通過“另起爐灶”的方式,先后推出了領克、WEY兩大獨立中高端品牌。而后,奇瑞汽車也跟進推出了自己的中高端品牌星途汽車。
這可以看做是自主品牌第二波品牌沖高的嘗試。從市場反響來看,領克與WEY兩個品牌,截至目前累計銷量都在40萬輛以上,初步取得成效。
作為自主品牌頭部車企的長安,是否會有同樣的動作?這一次長安選擇了跟進。
2018年4月份,長安汽車第一次向外公開表示,要打造一個名為AB的中高端品牌,且是與其他合作伙伴共同開發的方式。
不過,自此之后,長安汽車中高端品牌的發展卻陷入了“迷局”。
長安的高端品牌AB,后來被證實是由長安與蔚來汽車在2018年成立的長安蔚來負責。
然而,長安蔚來股權結構發生了巨變,一時間讓長安高端品牌的走向成謎。
2020年,長安收購了蔚來汽車在公司的大部分股權,長安持股比例達到95.38%,蔚來持股比例降低至4.62%。直至去年11月份,長安才再一次公布高端品牌的進展,宣布將與華為、寧德時代共同打造高端品牌。
值得指出的是,當前自主高端品牌早已經遍地開花。吉利極氪、長城沙龍汽車、比亞迪高端品牌、上汽智己、東風嵐圖、廣汽埃安、北汽極狐等,均走上了高端化之路,且是以全新的高端智能純電動的方式。這是自主品牌第三波沖高的嘗試。
今年4月份,長安汽車宣布,將與華為、寧德時代聯合打造CHN電子電器架構,首款車型代號是E11,品牌名稱也會不久后發布。5月20日,長安蔚來宣布更名為阿維塔科技有限公司,意味著長安高端品牌進入籌備運作階段。
記者從長安汽車投資者互動平臺看到,8月5日,有投資咨詢高端品牌首款車型E11的進度,長安汽車官方回復:目前E11的設計樣車已經下線,正在進行整車調試,具體上市時間還未公布。
今年4月份,長安汽車總裁王俊在上海車展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其實很早以前就在研究或嘗試高端化,我今天仍然說這條路我們一直會走下去。而且高端化不能是一個結果,而是一個過程。長安品牌務必向上,這是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性選擇。長安品牌向上我們走的是一條循序漸進的路。”
由于節奏緩慢,外界有聲音質疑,長安汽車在高端化方面“雷聲大、雨點小”。UNI獨立與否、高端品牌AB如何運作,均成為擺在長安汽車面前的難題。
從早早嘗試品牌高端化至今,長安汽車在這條路上走得非常謹慎,甚至已大大落后于其他同行。(記者 高飛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