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產權日。伴隨惠州市融深融灣進程,城市創新驅動能力提升、產業集聚發展,作為科技創新和市場轉化應用的橋梁,惠州市知識產權事業取得長足進展。
截至今年3月,惠州專利授權總量約14.1萬件。TCL集團、勝宏科技等科創企業屢獲國家專利獎,市場競爭力持續增強;普瑞康建材、銘濠潤建工等傳統行業企業不斷加速建筑工藝迭代,闊步邁向高新技術企業范疇……知識產權引領產業提質升級正在城市各行業領域全面發生。
不只是企業技術迭代升級的原生動力,金融市場對知識產權價值的關注也帶來了行業的新發展。南方日報記者日前從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該局與建行惠州分行簽署協議,未來三年為惠州企業提供100億元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打通融資渠道,推動企業軟知識變成硬資產,支撐企業轉型升級發展,助力惠州加速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城市。
提質增效
知識產權助力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4月15日,中國專利獎評審辦公室發布了第23屆中國專利獎預獲獎項目名單。惠州勝宏科技、利元亨智能裝備等5家企業5個項目入圍。
“惠州已經連續多年有項目獲獎,近3年的獲獎數達15項,企業創新驅動的活力在不斷增強,知識產權申報和保護的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促進科科長張萍介紹,企業在生產環節不斷推動創新優化,新的發明創造不斷涌現,均推動著城市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
伴隨惠州近年來深度融深融灣的進程,產業項目呈現聚集發展的勢頭,依托“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產業園區謀劃,在埃克森美孚、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等大項目驅動的同時,一大批工業項目得到集聚發展。
城市產業集聚發展的勢頭不斷凸顯,企業創新活力也在不斷提升。知識產權作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的重要紐帶,也在加速著企業生產的高質量發展。
“通過優化PCB板制作工藝技術專利,鉆孔填充平整,壓膜緊湊,且不再出現交叉污染風險,既提升了產品質量,又更加節能環保。”憑借《一種選化PCB板的制作方法》發明專利技術入選第23屆中國專利優秀獎預獲獎項目的勝宏科技相關負責人夏國偉介紹,該項技術已經應用到公司的顯卡板、光模塊板、通訊板以及高頻高速板等各類產品中,產品投入市場后受到眾多用戶認可,取得了很好的市場份額。
夏國偉介紹,創新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勝宏科技從成立之初就不斷地推動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也很早就展開,是國家的知識產權示范企業。他介紹,截至目前,勝宏科技已累計申請專利57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290余項,申請PCT專利8項(其中獲得授權2項),注冊商標175項,已有4項專利獲得了國家專利優秀獎。
廣東利元亨智能裝配股份有限公司則憑借著《一種自動點焊設備》專利入圍擬獲獎項目。該公司知識管理部經理何國濤直言該專利提供了一種自動點焊設備,應用于圓柱電池生產環節,實現了電池和鋼帶的自動送料、焊接和性能檢測以及產品下料、廢料回收,大幅提升了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節約生產成本,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發明創造來源于企業生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又將促進和提升企業的創新升級。”惠州市知識產權保護協會秘書長譚映華介紹,無論是專利還是商標,都是企業在生產和發展過程中不斷遇到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和進步,在深化知識產權保護的同時也將不斷推動成果的轉化,應用于實際的再生產過程,不斷地推動企業生產工藝精進,行業生產水平的高質量發展。
創新升級
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54件
隨著實業興市策略的推進,城市高質量發展提速。不只是工業產業創新驅動快速邁開腳步,城市既有的傳統行業也加快了行業生產創新驅動的布局。
走入位于惠州市惠陽區永湖鎮老圍下村的普瑞康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研發樓辦公室,一面墻上裝裱著密密麻麻的專利證書。“作為裝配式建材企業,面對現代建筑工業化的趨勢,不斷推進技術更新迭代是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基礎。”企業負責人周義介紹,自己是做技術出身的,從大企業跳出來創業,不斷進行技術研發和生產優化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果說裝配式建筑代表著現代建筑產業化升級的趨勢,行業深化知識產權,提速技術研發情有可原,那么,作為傳統的建設企業,惠州銘濠潤建工當前邁出的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腳步則更能代表創新升級在各領域的快速覆蓋。
“目前公司已經擁有了1項發明專利和27項實用新型專利,正在進行高新技術企業的申請認證工作。”銘濠潤建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宗偉介紹,企業在30多年的發展中,一直都是在建筑業第一線,很多建造環節的工藝都在不斷優化,也有很多的創新。
傳統領域企業加速知識產權的申請認證工作還源于知識產權事業的深入人心。陳宗偉介紹,近幾年來,惠州各個領域都加速了創新升級進程,知識產權成果的深化和應用。“我們的知識產權基本都是來源于建設中,以前沒有這個意識,這幾年開始關注起來,既是對生產工藝的優化也是對行業建設標準化的一種推動。”
作為惠州依托企業創新升級,實現企業發展與知識產權融合發展的代表,TCL科技集團近年來重金投入研發,企業知識產權成果頻現。據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TCL在惠州的有效發明專利達3773件,占全市(10669件)的35.36%,占仲愷的53.48%。
結合惠州城市高質量發展進程,記者注意到,隨著惠州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社會各行業的知識產權意識,創新驅動行動均取得長足進步。
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專利授權總量已達到約14.1萬件,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PCT專利申請3274件,有效發明專利達10870件,有效商標注冊量132157件,擁有馳名商標22件,全市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到7.54件,全省排名第六。
對此,譚映華表示,發明創造來源于生產生活,且無處不在。任何行業和個體在實踐經營中,通過技術改造、優化,以及生產流程環節優化都是有益的,對于企業所在的細分行業領域都將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迭代更新或生產標準化,都將帶動行業的提質增效發展。
有序拓展
搭建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
“企業的發明創造、知識產權既是生產力,同時也是一種資源。”張萍介紹,對于知識產權,大眾熟知的是作用于企業再生產,加速企業技術的更新迭代,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但與此同時,知識產權本身也是資源,是一種資產,可以成為企業融資的質押資產。
然而,相較于土地、房產等有形資產,知識產權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如何進行市場評估和定價存在一定復雜性。
在4月26日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掛牌運營儀式現場,譚映華表示,該中心吸引了專利代理、評估、交易,以及法律和維權咨詢等各個類型的服務機構進駐,將為惠州的各類創新主體提供“一站式”知識產權服務。“無論是對新的創新發明進行申請認證,還是對既有的知識產權實施評估和交易,在這里都將得到精準的指導和服務。”譚映華介紹。
作為唯一一家進駐該服務中心的金融機構,建設銀行惠州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是惠州最早啟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銀行機構。據介紹,2021年,該行共計辦理知識產權質押20戶,質押金額16億元;截至3月底,累計辦理知識產權客戶43戶,質押金額合計26.31億元,有貸戶37戶,貸款余額7.32億元。
惠州知識產權事業的蓬勃發展、企業創新驅動能力的不斷增強也吸引著金融機構加快布局知識產權質押業務的實施。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數據,截至2022年初,惠州市企業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累計達142筆,金額約達到35.11億元。
“以前都是通過土地、房產等資產進行抵押融資擴大經營規模,現在專利也能夠幫助企業進行融資,解決發展面臨的資金難題了。”惠州碩貝德無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企業在2021年1月產品急需量產時遭遇資金難題,建行通過專利權質押作為補充擔保提供信貸支持,幫助企業順利投產。
不只是碩貝德科技,在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到,中迅農科、銘濠潤建工、縱勝電子材料、威林科技、榮暉電子等數十家企業都獲得了建行等金融機構1000萬至4億元不等的貸款質押授信,為企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讓軟知識成為企業的硬資產,未來將不斷深化知識產權發展,提升質量,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對企業科技創新進行支持。”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志誠介紹,該局當前還與建行惠州分行簽署了政銀戰略合作協議,力爭在未來三年內,累計為惠州市內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00億元,為創新型企業提供更有力的幫扶和支撐。
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掛牌成立
提供知識產權一站式服務
4月26日,由惠州市市場監管局與惠州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聯合共建的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下稱“服務中心”)正式掛牌成立。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左順全、市國資委主任陳偉良、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陳宇浩、市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覃向陽出席儀式,并共同為中心揭牌。
新掛牌的服務中心位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2號樓9樓,吸引了建設銀行惠州分行、廣東股權交易中心,以及超越、粵高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等14家服務機構簽約入駐。為創新主體提供知識產權政策咨詢、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企業知識產權顧問服務、知識產權分析評議、知識產權仲裁調解和維權服務、知識產權運營交易、知識產權人才培訓、高價值專利布局培育、專利導航等“一站式”“全鏈條”的知識產權服務。
“惠州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的掛牌將為創新主體提供一站式的服務窗口,更好地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讓企業智慧發揮更大的經濟效力。”市知識產權協會秘書長譚映華介紹,中心首批簽約入駐的14家服務機構有專利代理機構、評估機構、交易機構、法律機構、維權機構等,涵蓋了知識產權服務所需的各個環節,且設置了調解和交易窗口等,全鏈條解決企業所遇到的難題。
事實上,創新搭建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心不只是惠州提升知識產權服務的舉措,也是惠州近年來產業創新升級持續發展的市場剛性需求。
據惠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3月,全市專利授權總量達約14.1萬件,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PCT專利申請3274件,有效發明專利達1087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約18件,有效商標注冊量132157件,其中納入廣東省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商標25件。在融資服務環節,截至去年底,全市企業利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基金獲得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累計142筆,金額規模約35.11億元。
“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國際貿易的標配,搭建平臺高效為創新企業主體提供優質服務,引導企業的知識產權充分發揮效能,助力企業更高質量發展。”陳宇浩介紹,該局接下來將以創建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試點城市為契機,深入推進知識產權頂層設計,完善知識產權政策配套,促進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和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為城市“2+1”現代產業集群和“3+7”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助力。
此外,市市場監管局在現場還與中國建設銀行惠州市分行簽署了政銀戰略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建立起多領域、多維度的合作,力爭在未來3年內,累計為惠州市內企業提供知識產權質押貸款100億元,加速知識產權的資產效能轉化,支持全市中小微企業、科創型企業創新升級發展。(記者: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