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追光”速度、力度,在A股市場上,華民股份(300345.SZ)堪稱首屈一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22日,華民股份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科技(云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新新能源”)與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道新能源”)簽署協議,未來四年,將向一道新能源及其關聯方供應約44億元的單晶硅片。
8月16日,華民股份曾披露,旗下控股子公司將向安徽一家公司供應155GW單晶硅片,預計合同金額55億元。
一周之內攬獲99億元的單晶硅片訂單,一方面,反映了2022年開始華民股份產業轉型神速;另一方面,也讓人擔憂,公司是否具備履行上述合同能力。年初,華民股份緊急拋出50億元的擴產計劃,而公司賬面貨幣資金只有2.45億元。
如今火速“追光”,對華民股份而言,是否為真正的利好?
年內新簽合同額已超百億
華民股份接連攬獲巨額訂單,讓市場有些吃驚。
8月22日晚間,華民股份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與一道新能源簽署《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合同約定自2023年9月起至2026年8月止,一道新能源及其關聯方計劃向鴻新新能源采購單晶硅片合計約13.6億片,根據當前單晶硅片市場價格及合同約定的采購數量測算,預計合同總金額為44億元。
公告稱,一道新能源是專業從事高效太陽電池、光伏組件及系統應用的研發、制造和銷售及電站投資、建設、運營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光伏制造行業規范條件》企業、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浙江省“未來工廠”企業,也是央企戰略投資企業。一道新能源信用狀況良好,無重大訴訟仲裁事項。
公開資料顯示,一道新能源的大股東為北京睿匯海納科技產業基金(有限合伙),后者的主要股東為三峽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北京市海淀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各持股39.94%。
16日晚間,華民股份曾披露,公司控股子公司鴻暉新能源(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暉新能源”)與安徽華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晟新能源”)簽署了《單晶硅片購銷框架合同》,合同約定自2023年11月起至2026年11月止,華晟新能源及其關聯方計劃向鴻暉新能源采購異質結專用電池單晶硅片合計15GW,每年采購量約5GW,實際銷售價格雙方采取月度議價方式確定。根據當前單晶硅片市場價格及合同約定的采購數量測算,預計合同總金額55億元。
公告稱,為確保鴻暉新能源10GW異質結專用單晶硅片項目的順利投產,并按期交付符合華晟新能源質量需求的異質結專用硅片,華晟新能源擬為鴻暉新能源年產10GW異質結專用單晶硅片項目的設計、建設、調試、投產、滿產全階段提供技術授權與服務。
華晟新能源是一家專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HJT太陽能(5.990, 0.06, 1.01%)硅片、電池、組件技術開發應用與產品規模化生產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系國內先進的異質結光伏產品制造商。
此外,今年5月,華民股份公告稱,控股子公司鴻新新能源與客戶A達成單晶硅片銷售框架合同,約定自2023年5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間,向后者供應單晶硅片1.08億片,合同金額預計將達5億元。7月,鴻新新能源與棒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單晶硅片年度銷售合同》,約定供應單晶硅片8700萬片,預計合同金額約為2.5億元。當月,鴻新新能源還與上海先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了《單晶硅片銷售合同》,今年年底前前,向先韋能源供應單晶硅片6000萬片,合同金額約為1.7億元。
綜上所述,年內華民股份已經攬獲了超百億單晶硅片訂單,公司經營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賬面資金僅2.45億
攬下超百億單晶硅片訂單,最終,華民股份會收獲些什么?
華民股份前身為湖南紅宇耐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并于2012年8月在深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彼時,其是一家以新材料和數字技術雙主業為發展方向的高新技術企業,在新材料業務上一直專注于耐磨材料領域。
上市以來,華民股份經營業績一直不理想。Wind數據顯示,從2012年上市到2022年的11年,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凈利潤”)累計數為-1.86億元。其中,2016年至2021年,公司年度營業收入均在1億元至2億元之間波動,2017年至2022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以下簡稱“扣非凈利潤”)持續虧損。截至2022年底,華民股份總資產為13.31億元。
從2022年9月開始,深陷經營困境的華民股份踏上了產業轉型之路,火速“追光”,主要途徑是收購。當時,公司以自有資金5.6億元收購鴻新新能源100%股權,后者主營業務為光伏硅棒、單晶硅片和多晶提純硅錠的生產及銷售。
與此同時,華民股份向實際控制人歐陽少紅發行股票募資5.49億元。
收購、募資之后,華民股份大規模推進產能擴張。2022年,鴻新新能源加速推進云南大理祥云縣“年產10GW高效N型單晶硅棒、硅片項目”建設,項目于今年初投產。今年2月,華民股份公告,為進一步完善光伏產業布局,擬與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訂投資協議,投資建設年產10GW異質結電池專用單晶硅片項目,項目總投資額約10億元。6月,公司又宣布擬在云南大理州祥云縣建設年產10GW高效N型單晶硅棒、硅片項目二期及新增10GW硅棒4GW硅片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
以上項目合計至少投資50億元,而今年一季度末,華民股份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只有2.45億元。缺口如此之大,華民股份需要靠融資解決。
值得一提的是,簽署上述巨額訂單的交易過程中,華民股份在產業鏈條中并未掌握主導權。55億元訂單的公告中,公司的描述為“為確保鴻暉新能源10GW異質結專用單晶硅片項目的順利投產,并按期交付符合華晟新能源質量需求的異質結專用硅片,華晟新能源擬為鴻暉新能源年產10GW異質結專用單晶硅片項目的設計、建設、調試、投產、滿產全階段提供技術授權與服務”,華民股份需要交易對方全階段提供技術授權及服務,說明其并未掌握必要的關鍵性技術。
市場人士認為,華民股份規模小,且是跨界者,在與一線大廠進行交易,顯然處于從屬地位。基于此,即便擴產順利、訂單順利交付,公司的收獲也會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內均在大幅擴產,并無優勢的華民股份激進擴產,需要警惕產能過剩風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