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3日14時42分訊(馮一鳴)“雙減”下,江北區中小學積極開展課后服務,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優不優”。而學校也下足功夫,使課后服務豐富多彩,讓學生放學后不但“留下來”,還要“有價值”,課后服務“五個一點”正在江北區各中小學逐漸鋪開,有效破解了“三點半”難題。
然而,“官方帶娃”到底有哪些先進經驗?如何更有序高效地開展課后服務?12月22日,江北區中小學課后服務“五個一點”現場示范展示活動在重慶市江北區雨花小學校舉行,引發了一場促進課后服務高質量、有特色發展的思考。
學校如何花式“遛娃”?
課后服務“五個一點”讓百花齊放
玩轉籃球、足球等體育特色項目,小萌娃們跟隨音樂齊誦《為政第二》,以游塑人掀起全民游泳“熱潮”……走進雨花小學,花式的課后服務讓前來參觀的校長、教師點贊連連。
這是雨花小學每日花式“遛娃”的一幕,也是江北區落實“雙減”政策以來開展課后服務“五個一點”的縮影。
自“讀一點名著、做一點運動、學一點藝術科創、會一點家務、搞一點實踐”課后服務“五個一點”這項民生工程開展以來,江北區各中小學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依托資源優勢,牢牢守住育人主陣地,讓“雙減”政策在落實中緩解教育焦慮,優化教育生態,讓校園內迸發出更加濃郁的蓬勃朝氣,洋溢著“百花齊放”的碩果芬芳,向黨和人民遞交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如何解家長之“憂”?
做優課后服務讓“操心事”變“暖心事”
“雙減”政策落地以來,課后服務一直是家長們關心、操心的問題之一。而“五個一點”破解了令人焦心的“三點半”難題。
“每天的知識都能在學校消化、吸收,我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爸爸看書、和媽媽聊天!”雨花小學四年級學生余龍睿是個十足“書迷”。得益于“雙減”,現在的他在喜馬拉雅App上,已有3000多條閱讀記錄,背誦量更是達到了10萬字。
“現在,全家常常一起運動、一起旅行、一起閱讀、一起做家務、一起享受美食,增進了親子間的距離!”家長代表蒲勤談及“五個一點”的真切感受,激動不已。她表示,當家長遵循自然的教育規律,不再拔苗助長,而是用陪伴和欣賞去引領孩子時,更能激發孩子的潛能,助力他們成長為真正棟梁之才。
當天,雨花小學書記楊曉江圍繞《雨潤童年花開滿園》這一主題分享了學校課程文化,字水中學校長王毅則聚焦《讀一點名著的實踐與思考》分享了學校的經驗與做法。教師進修學院體育教研員陳晶晶、語文教研員秦敏更是在現場對此次示范展示活動進行了點評指導,為參會人員提供了不少借鑒和經驗。
作為教育強區,江北區如何做優課后服務,解家長之“憂”,讓“操心事”變“暖心事”?江北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李四川在現場對雨花小學的“五個一點”給予了肯定。
對于下一步,他希望全區中小學因地制宜,拓寬課后服務渠道,創新課后服務形式,學業輔導要精準,素質拓展要豐富,體育鍛煉要強化,勞動教育要補足,多措并舉增強課后服務的質量和吸引力,推動課后服務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優不優”,促進課后服務高質量、有特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