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批變化“動靜不小” 考生報考更需謹慎
27日,2021年廣東省高考志愿填報正式開始。在新高考背景及其他新出臺政策影響下,今年廣東省提前批招生(藝體類、專科[高職]批、特殊類型情況另文詳解)情況相比去年出現了什么變動?考生又應注意哪些地方做到科學報考?
變化1
“公安院校”類別并入 “軍檢、面試院校”類別
在今年廣東省提前批招生院校目錄中,最顯眼的變化之一是“公安院校”類別的“消失”,實際上,在粵招生的6所公安院校被并入了“軍檢、面試院校”類別中,今年仍然正常參與提前批錄取。整體來看,2021年“軍檢、面試院校”中的招生院校變化不大,但在歷史類、物理類招生計劃人數分配上出現了不小的變動,歷史類招生計劃相比去年文科綜合招生(統計包含“公安院校”,理科綜合同)增加了597人,物理類則減少了696人。記者梳理發現,分科招生比例的變動主要來源于6所公安院校。歷史類中,各公安院校除鐵道警察學院外均擴招,其中廣東警官學院擴招344人,物理類中各公安院校則出現不同程度的縮招。
此外,今年軍隊院校將全面實行平行志愿。教師專項、衛生專項、公安專項也實行平行志愿,一個定向點就是一個院校專業組。“這將切實增加考生被錄取機會”,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行志愿在“分數優先”的原則下,更好地保護了考生的高考成績,減少“滑檔”幾率。
變化2
提前批招生專業 出現“新面孔”
由于今年廣東省實行“3+1+2”高考新模式,不少“軍檢、面試院校”對考生“再選科目”提出了要求,且集中于“思想政治”科目。記者注意到,在提前批的“軍檢、面試院校”中,物理類33所招生院校有11所出現要求選考“思想政治”的院校專業組,而在去年文理分科大背景下,考生只需選考“理科綜合”即可填報志愿。與此相對,歷史類中也出現要求選考“化學”的“飛行技術”專業,其余大部分專業要求選考“思想政治”。除此之外,其余某些提前批專業也出現了選科限制。例如“農村衛生專項”中所有院校專業均需再選“化學或生物”。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需要格外注意自己是否滿足選科限制。
與去年相比,今年提前批院校開設的招生專業增加了不少“新面孔”。例如空軍招飛類增加了“只招女生”的“飛機技術(航空飛行與指揮)”專業,該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物理類、歷史類各自擇優錄取35人。“軍檢、面試院校”中也出現變動,例如歷史類中人民公安大學新設7個“面向生源地國家移民管理部門就業”的專業,包括治安學、公安情報學、犯罪學等專業,且均需再選“思想政治”。而今年廣東省新進入提前批招生的兩所院校,廣東海洋大學和廣州航海學院招生專業同樣為航海類專業。提前批招生專業往往具有較強的政策性和特殊性,今年在粵招生的提前批專業“新面孔”除了滿足國家特殊行業人才新需求外,也與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存在關聯,這些新專業或將為大灣區航海類行業注入“新血液”。
變化3
14所廣東高校退出 “非軍檢、面試院校”
據記者梳理,今年提前批“非軍檢、面試院校”普通物理類、歷史類分別較去年減少了32、12個招生院校(校區),其中14所廣東高校退出了該批次招生,包括物理類14所,歷史類8所,涉及的招生人數共計5128人。
究其退出原因,這與教育部今年2月份發布的《202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簡稱《規定》)關系密切。《規定》明確指出:除軍事、公安、飛行學員、公費師范生、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部分藝術體育專業、航海類等艱苦專業、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以及其他經教育部批準的特殊高校(專業)、有關高校綜合評價招生等教育部規定可安排在提前批次錄取的情況外,其余高校和專業一律不得安排在提前批次錄取。
可以發現,在去年,14所退出院校的招生專業大部分都是護理學專業、師范類專業,此外還包括涵蓋理工醫科等的多個專業,與今年《規定》所限定的范圍出入較大。值得注意的是,這14所院校的提前批招生專業并非就此取消了招生計劃,大部分院校只是將其合并至普通批次中繼續招生。且在合并后,相關專業的招生名額及其分配也有所變動。以深圳大學為例,去年該校護理學專業招收130人,且只在提前批次進行招生,今年則在普通批招收90人,其中有20人均在地方專項計劃中進行錄取。此外,中山大學護理學專業今年面向國家專項計劃招生,在7個省(區市)共招收60人。
此外,并非所有“非軍檢、面試院校”都只有《規定》限定的專業,還有一些特例——特殊高校,如外交學院、國際關系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這些院校在該批次招生專業范圍較廣,文理工商科皆有。與往年不同,今年“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被單獨列出,成為該批次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與國家此前發布的相關文件所規定的“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可通過提前批次錄取的方式招收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本科生”不無關系,今年歷史類新增一所院校——江西師范大學的“馬克思理論”專業正隨此變動在提前批啟動首次招生。
【提醒】
勿抱“不報白不報”心態
在很多人的認識中,如果提前批次沒有被錄取,還是能夠繼續參與后續本科、專科批次的錄取,相當于“多了一次錄取機會”,所以帶著“不報白不報”的心態糊里糊涂地填報提前批志愿,結果去了自己并不喜歡的專業。所以,在填報提前批次時,需謹慎為之。
廣州某機構高考志愿填報專家提醒考生,提前批院校中會有不少特殊專業招生,比如公費師范生、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以及部分公安院校開設的帶有“定向就業”限定的專業等,“考生進入這些專業學習是需要承擔一定義務的,如公費師范生畢業后一般要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學任教,并承諾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所以考生更應該清晰讀懂專業及院校后,再做正確選擇。”多數提前批專業都限制考生入學后轉出該專業,即便少數院校表示允許轉出,也有不少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提前批雖有不少“公費”專業,但不代表名單內所有院校都是如此。其中,如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香港院校每年的學費、住宿費及生活費等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四年本科下來家長大概要準備50萬元以上,甚至快100萬元”,一位曾就讀過香港中文大學本科的張同學表示,而這對于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來說壓力還是很大的,盲目報考絕對不可取。
此外,根據廣東省教育考試院在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新聞發布會上透露信息,“廣東省將包括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以及深圳大學的師范生以及實驗班等都安排在普通本科批次招生”,所以即便這些院校依舊在“非軍檢、面試院校”批次有招生,但今年所內含專業類型與往年相比也更為有限,可供選擇的院校專業數量大幅下降,以往部分考生可通過相對遜色的成績進入好的高校的日子或將“告一段落”了。(記者 孫唯 孟曉冰 盧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