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試驗區實現長三角全覆蓋。
9月21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印發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及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展區域方案的通知》,安徽補上了自貿試驗區的空白。
“安徽要發揮后發優勢,做到后來者居上”,安徽省副省長章曦提出,在建設自貿試驗區中,要充分發揮安徽的科創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探索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的新機制;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的新模式和改革開放高質量發展的新舉措。
浙江則更進一步提出,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的投資貿易自由化,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全面建成,成為原始創新高端制造的重要策源地、推動國際經濟交往的新高地,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馬慶斌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長三角實現自貿試驗區全覆蓋,也使得下一階段滬蘇浙皖邁向更高層次的一體化具備基礎。綜合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不僅在提升自貿試驗區的數量和面積上,更是在自貿試驗區的結構和層次上有了進一步布局,這也能看出新時期長三角在對外開放中被賦予了更高的責任。
補齊長三角開放領域短板9月21日,安徽省副省長章曦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設立安徽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安徽的重大使命,是安徽服務國家開放發展戰略的一個重大平臺,也是安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大機遇。
安徽方案指出,設立自貿試驗區旨在全面落實中央關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等要求,發揮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的重要節點作用,推動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策源地建設、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形成內陸開放新高地。
馬慶斌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長三角實現自貿試驗區全覆蓋,也使得下一階段滬蘇浙皖邁向更高層次的一體化具備基礎。開放、創新等層面的一體化才是更深層次的一體化,三省一市需要集聚國內外最優秀的人才技術金融等創新資源,為加快培育形成全國經濟發展新動能奠定制度基礎。一體化的交通、產業、生態等基礎協同后,要素配置的市場化國際化和高級化將成為區域一體化的高端形態。
要素配置優化后,能不能在更高層次對接世界一流水平?
馬慶斌認為,在開放經濟、數字經濟、創新經濟時代,一個區域真正的競爭力在于其開放和創新的能力,在于聚集高端人才和資本的能力,而非勞動力價格和土地開發空間等傳統要素。安徽具備較強的科研實力,需要有高質量的開放平臺,更好與國際接軌,更好融入長三角的開放大潮。此次在安徽設立自貿試驗區,不僅補齊了長三角區域在開放領域的短板,也有助于在發揮安徽產業優勢的基礎上,更好融入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中,讓安徽從長三角腹地,加入到開放前沿的隊伍。
此次還設立了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展區域。浙江擴展區域方案明確,要著力打造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并提出到2035年,實現更高水平的投資貿易自由化,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全面建成,成為原始創新高端制造的重要策源地、推動國際經濟交往的新高地,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重要窗口的示范區。
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認為,從聚集油氣全產業鏈拓展到“五大功能定位”,這是基于浙江的省情、浙江的特點而做的統籌考慮,也是為了更加能夠發揮我們浙江的特色優勢。拓展到“五大功能定位”之后,浙江的油氣全產業鏈這項工作還是會繼續得到強化,在原來的基礎上會進一步拓展范圍,增強實力,不會受到削弱。
馬慶斌還進一步提出,綜合上海自貿試驗區和臨港新片區,長三角不僅在提升自貿試驗區的數量和面積,更是在自貿試驗區的結構和層次上有了進一步布局,這也能看出新時期長三角在對外開放中被賦予了更高的責任。
滬浙蘇皖自貿試驗區聯動在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中,如何發揮好安徽自貿試驗區作用?
章曦認為可以從五個方面出發,包括:在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實現新作為、在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中實現新作為、在推進區域協調發展中實現新作為、在學習借鑒發展中推動高水平改革開放實現新作為和在夯實長三角地區綠色發展基礎中實現新作為。
“安徽自貿試驗區將積極建立和滬蘇浙的聯動發展機制,發揮好空間、要素、產業互補的優勢,加大承接產業轉移的力度,探索建立跨區域利益分享機制,同時輻射帶動‘五個區塊鏈接’,促進全省更高質量地發展,助推長三角區域協調發展。”章曦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安徽方案和浙江擴展區域方案中,都對高端制造業進行了布局。
比如,安徽提出支持將生物醫藥、高端智能裝備、新能源汽車、硅基新材料等產業納入新一批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支持合肥片區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鼓勵國家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對自貿試驗區內新能源汽車、新型顯示、機器人等產業,按商業化、市場化原則進行投資等;浙江擴展區域則是要聚焦新一代智能技術應用,大力引進若干國內外頂尖的智能制造示范企業,支持區內企業推進國際協同研發,積極融入高端制造業全球供應鏈、創新鏈和價值鏈等。
利于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這次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擴容,其目的就是要通過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改革探索,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通過更高水平的開放,推動加快形成發展的新格局。”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強調,這次實現了長三角全覆蓋,有利于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
在各地的方案中,也不難看出長三角一體化在自貿試驗區發展規劃中的重要性。近兩年發布的江蘇、安徽和浙江擴展區域方案中,都提到要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江蘇方案中提到,加強與長江經濟帶和長江三角洲有關省市合作。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集聚區,主動服務長江三角洲區域重點產業的優化布局和統籌發展。
安徽方案中單獨設段強調要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對接上海、江蘇、浙江自貿試驗區,推動長三角地區自貿試驗區協同發展,共同打造對外開放高地。
浙江擴展區域方案中則明確要發揮“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疊加優勢,以及構建長三角港口群跨港區供油體系,合力打造東北亞燃料油加注中心。
王受文認為,在北京、湖南、安徽、浙江新設或是擴區,有利于進一步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安徽新興產業要素比較活躍,浙江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將通過科技創新從源頭上補鏈強鏈,依靠產業鏈集成創新進一步穩鏈固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先進性、穩定性和競爭力,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這將會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不僅如此,王受文表示,安徽自貿試驗區通過布局一批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的前沿研發平臺和基地,努力建設科技創新策源地。浙江自貿試驗區將加大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積極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卜羽勤)
關鍵詞: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