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金融虎訊 7月22日消息,據臺媒報道,虛擬貨幣價格上沖下洗,波動極大。臺灣金管會7月初發函給銀行公會,提醒銀行公會的會員,基于虛擬資產具有高度投機性以及高風險性,且金流復雜不易有效執行交易監控,要求信用卡收單機構應該注意,不該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簽為特約商店,限令三個月時間完成調整。
對此消息,臺灣金管會20日并未否認也未有回應。金融業者指出,臺灣金管會在7月發函,指出原因為認為信用卡本質為消費支付工具,并非投資理財或是具有高投機性、高風險性以及高財務杠桿交易的支付工具,且歷年來均已要求不得以信用卡作為網路賭博、股票、期貨、選擇權等交易的支付工具。
虛擬貨幣今年以來跌勢兇猛,加上一直有洗錢疑慮,臺灣金管會因此在7月初發函給銀行公會,鑒于虛擬資產具有高度投機性以及高風險性,不得以信用卡作為虛擬資產交易的支付工具,因此給出三點要求。
包括:第一,要求信用卡收單機構,必須注意不得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也就是現行的”虛擬通貨平臺以及交易業務事業“簽為特約商店。第二,同樣要求特約商店不得將”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簽為受款人(賣方)。第三,信用卡收單機構應將前兩項,納入內部控制以及內部稽核項目,并且列入內部查核重點。
臺灣金管會并要求,現行信用卡收單機構的做法,如果與以上規定不符合者,應該要在三個月內完成調整,調整完畢后,稽核單位必須檢視其內部遵循情形并且檢視結果報會。
數寶全球數字資產交易平臺總經理徐崇寶對此回應,臺灣加強對虛擬貨幣監管是一件好事,且此規范對臺灣業者并不會有沖擊,但的確會影響到臺灣以外其他業者。
徐崇寶指出,觀察此次規范,代表原本收單銀行可以收取國外虛擬貨幣業者發行的信用卡,但未來收單銀行不能收,影響最大的一張卡估為CRO金融卡,使用加密貨幣支付,但發卡單位并非臺灣的銀行,臺灣許多場景都可以接受支付,且該卡同樣提供代幣回饋,許多年輕人多持該卡當作消費主力,規范上路后,未來可能受到影響恐較大,但估計在臺灣持有這張卡的卡友人數應該最多數萬人。
另據當地媒體報道,虛擬貨幣交易在臺灣,目前都沒有劃定行業別,換句話說,若認定虛擬貨幣的業別是金融業,那就會以金融相關法令管轄,若認定是科技商品,則由未來的數位發展部,甚至其他單位管轄,因此現在當務之急,就是要設定業別,否則無法可管的虛擬貨幣交易,一旦發生問題,求訴無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