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高端醬油的千禾味業(23.75 +1.41%,診股)開始布局蠔油和黃豆醬市場。近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千禾味業計劃明年投入5.7億元擴建產能,其中包括3萬噸蠔油和3萬噸黃豆醬。這意味著,千禾味業將進軍此前從未涉足的蠔油、黃豆醬市場。業內人士稱,目前千禾味業自身存在全國渠道布局不足、主要產品單一等短板,未來千禾味業能否成功搶了勁敵海天味業(112.61 -0.25%,診股)、李錦記的“飯碗”,有待時間檢驗。
新市場
近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千禾味業投資擴建年產量的公告中獲悉,千禾味業計劃明年投資擴建年產36萬噸調味品生產線,其中包括3萬噸蠔油、3萬噸黃豆醬,預計投資金額約5.7億元,建設周期為2020年6月-2022年6月,建設用地350畝。
對此,千禾味業表示,此次投資的擴建項目,主要為進一步優化公司產能,提升規模效益,快速響應高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其中,3萬噸蠔油和3萬噸黃豆醬的投資,更多是為了豐富產品品類、滿足多樣的市場需求,充分發揮千禾品牌優勢和渠道協同,創造新增長點。
戰略定位專家、九德定位咨詢公司創始人徐雄俊分析道:“隨著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蠔油作為一種高檔調味品逐漸被普通家庭接受,同時,隨著各地飲食習慣的滲透,蠔油和調味醬正在由地區性產品發展為全國性產品。”
蠔油和黃豆醬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吸引著千禾味業進入。Euromonitor和中國調味品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蠔油的行業收入約為53億元,蠔油成為中國調味品細分品類中增長最快的品類之一。黃豆醬作為調味醬的一種,其所在行業規模也不斷擴大。中國調味品協會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調味醬行業收入規模為407億元,同比增長13.2%。
中國食品(00506)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千禾味業布局中高端醬油市場已有多年,但是整體發展并不如意,十幾億元的營收在整個醬油市場占比太小。在這種情況之下,千禾味業選擇進軍蠔油市場和黃豆醬市場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多短板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千禾味業近幾年發展發現,千禾味業一直在拓寬產品品類。千禾味業自1996年成立以來,主要從事焦糖色等食品添加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01年向下游拓展,開始從事醬油、食醋等調味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9年8月底,千禾味業1.5億元收購鎮江香醋公司,借力鎮江香醋,加快布局千禾味業的香醋產業。
不過,相比較海天味業的品類布局,千禾味業的主要產品較為單一。目前,千禾味業調味產品主要為醬油,此外涵蓋今年剛收購的食醋業務以及少量的料酒業務。而海天味業產品則包括醬油、蠔油、醬、醋、雞精、味精、料酒等調味品,其中醬油、蠔油已成為其支柱性品類。
在地域上,千禾味業全國化布局不足。據悉,千禾味業發源于四川地區,作為西南地區調味品龍頭,其在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等地區形成了較高的品牌知名度。
自2013年,千禾味業開始走出西南地區,啟動全國擴張戰略,但截至目前,千禾味業全國性營銷渠道尚未完全打開。2019年上半年,千禾味業在西南地區的營收增長16.4%至2.93億元,占其總營收的五成左右。同時,在全國共有的932家經銷商中,西南地區的經銷商數量占比超過總數的1/3,達到395家,華東地區有132家、華南地區有79家、華中地區73家、東北地區35家。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千禾味業一直深耕于四川西南地帶,目前其銷售重心仍處于大本營所在的西部區域。這也使得千禾味業在全國化渠道布局上,遠不如海天和李錦記邁的步伐快。
全國性渠道布局不足、主要產品較為單一等問題,使得千禾味業凈利潤也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下滑。2019年上半年,千禾味業實現凈利潤8731萬元,同比下降35.55%。
眾勁敵
“千禾味業入局蠔油、黃豆醬市場,將在一定程度瓜分海天味業、李錦記等品牌利益,同時,這也意味著千禾味業將面臨強有力的對手。”徐俊雄稱。
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蠔油營收為25.45億元,同比增長20.33%。海天味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未來幾年,蠔油有望成為繼醬油后的又一百億元大單品。2019年,海天味業還成立了單獨的蠔油事業部。此外,素有“蠔油王國”之稱的李錦記也不容小覷。福布斯資料顯示,李錦記現在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蠔油生產商。
在黃豆醬市場上,千禾味業也同樣面臨競爭。山東欣和的蔥伴侶豆瓣醬、六必居的調味醬、李錦記調味醬都已布局多年,占據著一定的市場份額,這些都將成為千禾味業拓展新品類直接面對的對手。
一位美廉美超市售貨員表示,海天味業的黃豆醬賣得比較快,需要經常補貨;王致和因為是本地產品,品牌知名度比較大,所以賣得也不錯。
面對眾多勁敵,千禾味業坦言,將面臨越來越廣泛而激烈的競爭。“國內調味品行業蓬勃發展,隨著國內競爭對手跨區域擴張,以及調味品行業巨大市場空間的吸引,糧油等其他企業也紛紛跨界進入。”
朱丹蓬表示,在蠔油市場中,一邊是勁敵海天味業,一邊是百年老店李錦記;在黃豆醬市場,除了海天、李錦記,欣和蔥伴侶等品牌也在蠶食市場。因此,無論在蠔油還是黃豆醬市場,千禾味業都面臨多方夾擊。同時,千禾味業整體規模還太小,投入的資源也十分有限。
“千禾味業投產的3萬噸蠔油、黃豆醬的體量對于海天味業和李錦記來說,不會產生較大影響。首先,3萬噸的體量太小,其次,海天和李錦記的銷售網絡相比千禾味業而言,要強大很多。所以千禾味業的入局,短期并不會改變蠔油和黃豆醬市場競爭格局。”徐雄俊稱。數據顯示,在2015年,海天味業的蠔油和黃豆醬的產能已達到40萬噸和20萬噸。
關鍵詞: 千禾味業